独裁者悖论

独裁者悖论

如同经济学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那么极权主义的支持者是否也具有一种“独裁者假设”来作为其观点的前提呢?纵观众多的威权主义支持者,往往假设自己是那个独裁者,然后阐述其作为一名独裁者将如何拯救“腐败又堕落的国家”,这样充满个人英雄主义和偏执狂精神的人,我想并不会对一个国家良好的社会建构和民主的框架构成任何威胁,与民主制度的“群体政治”和“代议制度”所不同的是任何威权制度都必然有且仅有一位独裁者,或至少在统治群体里具有一位作为最核心的人物,而很显然偏执狂般的精神会让他们在开始行动前先于一次聚会中为了日后一位部长的人选问题而大打出手。

而更为常见的情况则是假设独裁者总是具有雄才大略并且统治方式是跟他的政见完全一致的,或者独裁者是以他喜欢的那种方式来进行统治的,从而间接扮演独裁者。以此为前提他们时常阐述各种各样的典型独裁统治是多么的合理多么的挽大厦于将倾;而同时他们喋喋不休的攻击民主公议是多么无能而可笑。可这就涉及到一个悖论,独裁者以其权利不受约束(至少是很少受到公众意志的约束)而著称,那么极权主义支持者的前提假设便几乎不可能应验,因为独裁者凭什么按照“你的假设”来建设他的而不是你的国家,你想要的是德意志帝国或者沙俄俄国,可兴许独裁者想要的是西藏奴隶制度呢?

至于独裁者的能力问题,更是没有任何实证研究能够证明独裁者的能力比民主公议选举的领导人更有才能,而实际上民主公议尚且能对领导者的行为进行约束,而通过“不正当程序”上位的独裁者,你有什么能力(不是权利,面对独裁者你是没有权利可言的)去约束他的行为?又有什么能力去要求独裁者具有你想要他具有的才能?有的人或许会为之辩护而举出丛林法则的大旗,可从来没有哪个独裁者是靠着普遍性的竞争并通过最终胜利而上台的,独裁者夺取权利的途径从来就不是普遍性的丛林竞争。历史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在历史上的一些极权主义国家还是今夕的极权国家,极权主义者上台依靠“欺骗”而非“竞争”许多时候是更为常见的。

最后,既然这个“独裁者假设”的悖论存在,那么极权主义的支持者为什么还要支持极权主义呢?也许只能用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来解释“我们是极容易变成奴隶的,而且变成了,还万分欢喜”,即使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了,这些人还活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然而可悲的是,当一些人有机会成为奴隶的时候,他们不但自己心甘情愿,甚至还要拖着其他人一起去当奴隶!

可悲。

作者:阵雨

火花
火花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独裁者悖论》上有3条评论

匿名发布于10:26 上午 - 3月 30, 2018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留下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