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精神”的沉思

“奉献精神”的沉思

有一句古话,叫“忠孝不能两全”。这话听起来总是很悲壮,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男儿背向黄沙告别家乡,于是听者顿时只觉豪情万丈、热血翻涌,便要提戈立马远赴……

等等,一个问题:为什么忠孝不能两全?两种正面的品质理应可以兼容,在大一统国家的背景下,也不存在多少乔峰这样的特例。究其根本,在于这个“忠”字上。极权主义的专制政府要求的忠诚是绝对的,个体被剥夺了一切享有合理权利的天然正确性——包括生命权。所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无辜的人想要活下去,都会被安上“不忠”的罪名,人们被迫把所有的权利上交到统治者的手中,再没有多余的一点可以用来守护自己所爱的人,故忠孝不能两全。

然而还有一点:依上所论,此话应当是无奈的叹息,说得上纲上线一点,甚至是“恶意的政治隐喻”,但它却得到了各方的默许流传至今,所谓“舍小家为大家”,都成了官方的宣传口径。难道极权政府也希望如此吗?是的。家庭,对于个人而言是温馨的寄托,对于极权政府而言是潜在的门阀势力,足以撼动他们自以为牢固的统治。于是他们希望消灭家庭,消灭一切可能的威胁,由此失去情感寄托的个体,自然而然地将家长式政府视为家庭的替代品。个体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一只只提线木偶只能与极权政府建立荒谬的依赖关系。从此他们再也不必担心有人反抗,江山永固!

更令人惊讶的是,颇有些人痴迷于这样畸形的“奉献”关系。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句,恰恰相反我很能理解他们。人是热衷于付出胜过热衷于回报的,谁没有幻想过在连天炮火声中,高喊着效忠领袖而英勇就义呢?但这不过是中二少年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有人是这样为极权主义献身的,但更多的人毫无意义地死去。他们的生命既换不来万世太平,也不是为了理想的实现,也许只是极权政府里某个人的异想天开或是决策失误,千千万万的人就得不明不白地死去。他们未必会死于具象的某个人或组织,只是被逐渐榨干所有的利用价值。极权政府的刀很慢,在被杀死之前你还得生活,挣扎着攒下仅有的一点美好,转瞬间它可以被剥夺,不需要任何理由。如果运气好,你还能收获一个“奉献精神”的美名。君不见那些昨天的城市建设者,“最光荣”的“劳动人民”,今天就要被无端驱逐。

我们每个人都是郜艳敏,被极权政府强取豪夺,再冠上一个“最美”的名号,像一出荒谬的哑剧——为何是哑剧?我们的声音也早已一并被淹没、无视了。而极权政府高喊着:“奉献……!”

作者:嘲鸫

火花
火花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奉献精神”的沉思》上有1条评论

PCSGP发布于10:20 下午 - 4月 11, 2018

但是,家庭的存在难道不会对自由造成阻碍吗?为了所谓对极权的批判就去支持家庭制度,不也有所偏颇吗

留下您的信息